國務院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
2015.5.03國務院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到2030年投資拉動將達萬億,蝶閥.閘閥.截止閥.球閥將達到10%份額
國務院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,到2030年,投資拉動將達萬億,按照閥門在污水處理工程中,最少占有10%的份額,閥門需求達千億元規模。這對于以蝶閥、閘閥等睡系列閥門生產為主的企業來說,無疑是利好消息。
但是,在如此重大機遇面前,企業抓質量、樹品牌和內部團隊建設,提升競爭力才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。
4月16日,國務院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(簡稱“水十條”),提出到2020年,長江、黃河、珠江、松花江、淮河、海河、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0%以上,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%內,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3%,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%左右,近岸海域水質優良(一、二類)比例達到70%左右。
到2030年,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%以上,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,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III類比例總體為95%左右。
據環保部的官方解讀:
“水十條”將形成四項預期成效
(一)優化經濟發展。“水十條”通過淘汰落后產能、優化空間布局、推進循環發展、提高用水效率、完善經濟政策、發揮市場機制等措施,將進一步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、優化生產力結構,為“穩增長”、“調結構”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新貢獻。實施“水十條”,預計可拉動GDP增長約5.7萬億,累計增加非農就業約390萬人,使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增加2.3%,實現環境效益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多贏。
(二)壯大環保產業。“水十條”通過加大治污投資力度,大幅提升污染治理科技、環保裝備研制和產業化水平等措施,將帶動環保產業新增產值約1.9萬億,其中直接購買環保產業產品和服務約1.4萬億,使環保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。
(三)理順體制機制。“水十條”的實施,將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,推進水環境“質量目標管理”戰略轉型,推動形成“政府統領、企業施治、市場驅動、公眾參與”的水污染防治新機制;進一步完善水污染防治稅收、價格等經濟政策,第三方治理、生態補償等市場機制在水污染防治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;進一步完善信息公開機制,有效落實地方政府及企事業單位治污責任,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長效機制。
(四)切實改善民生。到2020年,公眾獲取環境信息、參與環境治理的渠道進一步拓展,“節水潔水,人人有責”行為準則成為全社會的自覺遵循,老百姓將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水污染防治行動之中。“水十條”第一階段目標基本實現,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,水生態狀況有所好轉,“藍天常在、青山常在、綠水常在”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進展,群眾生活質量得到較大幅度提升。
為實現以上目標,行動計劃確定了十個方面的措施:
一是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。針對工業、城鎮生活、農業農村和船舶港口等污染來源,提出了相應的減排措施。
二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。加快淘汰落后產能,合理確定產業發展布局、結構和規模,以工業水、再生水和海水利用等推動循環發展。
三是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。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,控制用水總量,提高用水效率,加強水量調度,保證重要河流生態流量。
四是強化科技支撐。推廣示范先進適用技術,加強基礎研究和前瞻技術研發,規范環保產業市場,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。
五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。加快水價改革,完善收費政策,健全稅收政策,促進多元投資,建立有利于水環境治理的激勵機制。
六是嚴格環境執法監管。嚴懲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和違規建設項目,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,健全水環境監測網絡。
七是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。強化環境治理目標管理,深化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,嚴格控制各類環境風險,全面推行排污許可。
八是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。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,科學防治地下水污染,深化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,加強良好水體和海洋環境保護。整治城市黑臭水體,直轄市、省會城市、計劃單列市建成區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。
九是明確和落實各方責任。強化地方政府水環境保護責任,落實排污單位主體責任,國家分流域、分區域、分海域逐年考核計劃實施情況,督促各方履責到位。
十是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。國家定期公布水質最差、最好的10個城市名單和各省(區、市)水環境狀況。加強社會監督,構建全民行動格局。我公司生產:球閥、蝶閥、閘閥、截止閥、止回閥、電站閥.....。傳動方式有手動、氣動、電動三種,八個壓力等級(PN0.25~10.0Mpa)數百個規格(40~1000)產品。在石油、化工、冶金、電力、燃氣等行業是廣泛使用。